• Y
  • 科室概况

    Department brand
  • 在线预约Online booking
  • 在线预约

    疾病咨询

    疾病热线
  • 025-5268 7099

    24H免费咨询热线
  • 8:30——17:00

    南京易可中医诊所节假日无休
  • 详细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集庆门大街11号
  • 特色疗法
  • 来源:易可门诊门诊时间:8:00-17:00

    在线咨询

      一、中风全程跟踪序贯疗法
     
      ①全程跟踪
     
      对中风患者发病起至6个月内,运用中医特色方式在中风患者患病后各个阶段进行干预。全程跟踪,指以患者为中心,囊括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患者医院一社区一家庭各个阶段的综合干预,为患者提供了整体的、连续的、个性化的治疗。
     
     
      主动与患者及其陪护进行语言沟通和情况交流,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等情绪,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治疗及依从性。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康复训练需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主被动相结合等原则。多次临床研究证实:在中医指导思想下的全程跟踪疗法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医生工作的认可度,还给疾病的预后带来了良性影响。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程跟踪疗法值得在中风患者人群中进一步推广。
     
      ②序贯疗法
     
      魏江磊教授提出了“中风热毒”学说,指出“中风病急性期,尤以热毒为多,而在恢复期之后,热毒势减,寒毒显现,且痰毒、瘀毒、湿毒亦往往混杂,从而构成了中风病毒邪病理机转”。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中风发病后7天内患者多见面红身热、躁动不宁、呕吐频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甚则昏不识人、四肢抽搐等风火痰瘀闭窍证;7天后随着颅内压的控制,患者阳热之证渐退,但亢逆之肝阳尚未完全平复,而痰瘀阻滞脑脉,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僵硬、活动不灵等痰瘀痹阻证开始突显出来;随着病程延长,卧床日久,脏腑功能未复,加之饮食调节失宜,大概21天以后在肢体活动不灵的基础上又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等气虚血少之症。据此魏江磊教授拟订了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方案,将中风分为3期:
     
      第一期:发病7天以内
     
      表现为风火痰瘀闭阻证,治疗以防止血肿继续扩大或再出血、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为主
     
      第二期:发病第7天到第21天
     
      患者阳热之证渐退,亢逆之肝阳未完全平复,痰瘀痹阻证开始凸现,此期治疗重点在于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促进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血栓形成等,并从此期开始辅以针刺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第三期:发病第21天之后
     
      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此时绝大部分患者已出院,在门诊行针灸康复治疗,配合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改善循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二、帕金森定向定位干预疗法
     
      魏江磊教授将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进行定向干预。
     
     
      ①运动症状——西药为主
     
      左旋多巴一直是(parkinson’s disease,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患者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2—5年间其运动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但约70%—80%的患者于左旋多巴治疗后的5—10年间出现运动并发症。运动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PD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引发或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重创。
     
      魏教授主张提供适量、稳定、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方式,应用长效的多巴胺能药物来模拟生理性刺激,激活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发挥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魏教授提出在方案制订的同时,还需考虑患者个人的需求(社会功能、经济能力)和对药物的耐受性。
     
      ②非运动症状——中医药为主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也引起学界关注。由于中脑腹侧盖部至边缘回的多巴胺系统也被累及,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大小便排泄困难、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或减少等。部分患者还伴有高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进行性痴呆、抑郁、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情绪低沉、焦虑等。多巴胺制剂对大多数非运动障碍症状无明显疗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D患者中抑郁、睡眠障碍、疼痛、淡漠、记忆力下降和平衡障碍是使患者觉得残疾的主要症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比运动症状更明显。
     
      魏江磊教授针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采取中医药定位干预,失眠从心论治,情绪低沉、焦虑从肝论治,流口水、便秘从脾论治,嗅觉降低从肺论治,夜尿频多从肾论治,在临床表现有较好疗效,可辅助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结合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魏教授倡导的帕金森定向定位干预疗法中,中药减少了患者多巴胺的用量,并减少了长期用药引起的运动或非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干预异动症的的发生和发展,在预防帕金森和避免现代医学药物长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这一结果荣获上海市科技技术进步奖。
     
      三、魏氏通络法——善用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等疑难杂症
     
      偏头痛是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又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为功能性头痛的一种,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风”、“偏头痛”范畴。本病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疼痛剧烈,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
     
      魏江磊教授认为:头痛痼疾,若要速效,决非一般平淡之品所能胜任,必须在活血化瘀之品中加入全蝎等搜风通络之品,不仅解痉镇痛之力较强,又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偏头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入络成瘀,非虫类药不能疏络剔邪。虫类药属血肉有情之品,行走通窜之物,不仅擅长化瘀通络止痛,而且多具搜风通络、解痉熄风之功,直趋高巅之位,正符合偏头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特点。利用虫类药搜风剔络,可以促使脑府痰浊、瘀血的消散,以畅通经遂,调和脑脉,而达到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虫类药的作用。